欢迎光临ayx爱游戏官方网站登陆

办公电话:0592-2980333

产品中心

主动脉瘤就像“不定时炸弹”专家直播教您化解--健康·生活--人民网

来源:ayx爱游戏官方网站登陆    发布时间:2024-06-02 14:11:14
A-A+
内容详情

  主动脉瘤就像人身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造成大出血而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该如何避免?危机时刻又该怎么样处理?1月28日(周一)下午15:00~16:00,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将做客 “人民好医生”直播问诊栏目,在线科普主动脉瘤的重要知识与常见误区,解答网友们的典型问题,机会难得不要错过!

  专家简介:郭伟,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颈动脉四肢动脉的微创腔内治疗,各种疑难、复杂血管外科手术与疾病治疗。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从心脏发出来,经过胸腔和腹腔直达腹主动脉末端,相当于肚脐的部位。由心脏喷出的血液经过主动脉运送到大脑、内脏和四肢,因此主动脉发生疾病通常是灾难性的。”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解释。通俗一点讲,主动脉就像树木的主干,日夜不休地向各个器官提供血液滋润,保证各个器官正常工作,如果主干道发生破裂,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高血压病人,约80%的主动脉瘤是高血压引起的;有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的人,这些人血管壁天生比较薄弱,容易破裂;另外大动脉炎、梅毒、结核等患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动脉瘤其实并不是肿瘤,只是动脉在病理因素作用下,血管壁薄弱,向外膨出的囊性物体。动脉瘤形成后会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扩张增大,一般来说,直径大于 5 厘米的动脉瘤破裂几率大幅度提升,会导致患者因大量失血而死亡,所以动脉瘤又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郭伟主任透露,中国约有六十万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有多少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并不清楚。但能确定的是中国人发生夹层的比率比西方人更高。发现腹主动脉瘤很容易,甚至只需要摸到肚脐上方有波动性包块就可以诊断。用超声检查很容易证实是不是真的存在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无法触知,但胸片,尤其是CT检查也非常容易发现。由于主动脉真性动脉瘤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因此推荐60岁以上的人群查体时增加主动脉脉的检查项目。由于主动脉夹层通常急性发病且伴剧烈疼痛,因此只要进行CT或核磁检查都能获得及时诊断。

  1991年,世界上第一次报道应用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瘤,Parodi医生首次报告应用自制直筒状支架型血管成功进行了腹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很长一段时间内,腔内修复术成为对付主动脉瘤最好用的法宝。

  但在对付主动脉分支血管的腔内重建上,如何既隔绝动脉瘤,又能使主动脉的分支血管保留下来,一度成为让血管外科医生头疼的难题。

  主动脉瘤累及内脏动脉,还要面临内脏动脉的重建,葫芦藤和葫芦娃间枝枝蔓蔓的复杂,让腔内修复技术有时也会失灵。

  直到1998年,郭伟主任的团队用杂交手术将传统的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结合起来,这样的一个问题才被解决。

  这种把传统外科技术和微创腔内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就是杂交手术。这种新型手术方式主要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也扩大了腔内治疗手术适应症的范围。目前这种手术方式已大范围的应用于颈部、胸部和腹部,外科手术降低了腔内修复的技术要求”

  “腔内修复慢慢的变成了合适解剖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依然要发展开窗和分支支架型血管。”郭伟解释,原因是腔内修复技术从原理上要求病变有充分的近端和远端锚定区,而很多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却紧邻内脏动脉或者累及内脏动脉,这种病变是常规腔内修复技术的禁忌。

  发展开窗和分支支架型血管是为了腔内重建内脏动脉,从而解决复杂病变的锚定问题。

  总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内最早、也是国内目前唯一常规应用Zenith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医疗机构。全国70%的开窗手术是总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完成的。

  更多关于主动脉瘤的诊疗知识,一起来1月28号(周一)下午15:00~16:00的“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看直播吧!

  在线问诊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进行!请大家务必下载APP提问。扫描二维码,或在苹果市场、各大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即可下载。现在就可提问,提问靠前,医生优先解答。

  二、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rmwjkpd),右下角点击健康互动 “下载人民好医生App”,下载后进入客户端提问。

  提问尽可能详尽,如年龄、性别、具体症状等写清楚。诊断证明、照片(将不会显示,只在后台给医生查看)可在“提问框”右下角内添加图片发送。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咨询、就诊建议,只作为您的就医参考,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咨询热线 0592-2980333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官方微信